臺北市政府張溫德副市長今(12)日偕同兵役局李治安局長、臺北市軍人服務站吳遠里站長,前往臺北市網球中心慰勞接受14天教育召集訓練的後備弟兄計356人,代表蔣萬安市長表達關懷慰問之意並致贈慰勞金,全程由臺北市後備旅旅長顏宏哲上校陪同,受到召員們熱情歡迎。 張溫德對召員們都能「聞令報到」,暫時放下工作,離開職場與家庭來參與召訓,用行動來支持國家政策及守護家園的精神表示肯定,同時也期勉全體教召弟兄能藉由這幾天的訓練,找回過去在軍中的記憶,做最好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肩負起「保國、保鄉、保家、保產」使命,一同攜手守護臺北家園。市府也會全力打造臺北成為「安全」、「運動」和「未來」之都,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與市民的生活品質。 顏宏哲表示,為因應兩岸情勢變化,強化後備軍人臨戰效能,臺北市後備旅自6月7日起至20日止首次實施為期14天的教育召集訓練,此次教召規模配合戰術位置,分別在內湖地區臺北市網球中心等3處地點進行訓練,並新增戰鬥教練、快速反應射擊以及戰傷救護等課程。 天氣炎熱,張溫德除代表蔣萬安市長致贈召員們運動毛巾及冰涼的豆花甜品,為正在接受戰鬥教練課程的召員加油打氣外,更轉達市長暖心關懷,提醒召員們注意補充水分與訓練安全,現場氣氛溫馨熱絡。張溫德也向在場的召員弟兄們表示,為減輕青年創業初期的營運壓力,市府針對租賃北市共享空間的青創團隊提供補助,每月最高可補助1萬元,補助期限最長達6個月,希望透過這項補助措施,協助青年克服創業初期的挑戰,穩健邁向創業之路,與臺北共好。
媒體於本(12)日報載「世壯運涉弊端?臺北市政風處、檢調啟動查2案」一事,臺北市政府政風處澄清,報導中媒體揭露議員關心有關資訊局及文化局等案件,並無檢調介入偵辦情事。政風處說明,目前已調查之案件,均係機關發現廠商文件或核銷單據異常,主動通報調查,其中一案已不起訴處分,且本府公務員未涉不法,併予說明。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科 李素禎科長 02-2720-8889分機6341 …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遭霸占案,業於114年3月4日最高法院判決(由市場處勝訴)三審定讞,114年5月21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於命占用人等收受命令15日內返還店鋪予市場處,市場處114年5月29日發文提醒占用人儘速聯繫本處辦理點交事宜,惟占用人於114年6月11日下午5時前仍未主動聯繫,市場處遂依執行命令陳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債務人履行情形,後續將配合法院辦理強制執行收回店鋪等事宜。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原由聚寶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承租使用,該公司將店鋪交由股東沈氏等人經營使用,惟該等使用人未經許可私自於公共空間違規設置燈箱及張貼大型廣告輸出物,經市場處及地下街合作社一再勸導應遵紀守法及限期改善,沈氏等卻拒不改善,爰市場處依店鋪使用行政契約等規定於107年6月25日終止該店鋪之契約與使用權,並限期騰空返還市場處,然沈氏等卻持續占用該店鋪擺放扭蛋機牟利,拒不騰空返還。市場處基於維護市有財產權益及地下街整體秩序,依法提起返還102號店鋪之訴,歷經七年漫長的法院訴訟調查審理,期間一審、二審皆由市場處勝訴,最終於 114年3月4日由最高法院判決,市場處勝訴,全案三審定讞。 另64、70B、104、105及107號店鋪亦因安置戶公司與市場處間契約屆期應依限騰空返還店鋪,然公司內股東沈氏等仍持續占用擺放扭蛋機牟利,且與消費者發生兌幣爭議等遭投訴情事,相關訴訟法院刻繼續審理中,市場處亦積極配合法院審理,將於三審定讞後依確定判決辦理相關事宜,還民眾一個優質的遊逛購物環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科 卓育欣科長 1999轉1230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主題: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3大展區、26校展出AI及新興科技教育專題學習成果!】【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下稱教育局)為培育科技跨域人才,創全國之先於中正高中、陽明高中、百齡高中成立高中AI專班,113學年度擴大辦理「新科技學程」共計8校參與計畫,並於114年6月14日(星期六)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樓及B1舉辦「113學年度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將展出新科技學程各校專題成果,更邀請各學層共26校共同參與展出! 本次「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內容豐富,現場規劃「互動展示區」、「學生主題發表會」及「海報靜態展覽」等三大區域,高國中展出AI科技視覺辨識、機器學習、機器人應用、數據挖掘及智慧代理等實際應用案例,國小展出VR應用、智慧小車等新興科技及STEAM跨域學習成果。 在「互動展示區」,陽明高中以校內棒球隊為題發表專題「AI智慧投手養成計畫」,結合Rapsodo Pitching 2.0 Pro雷達科技儀器及視覺影像分析,使用 AI 追蹤工具錄下投球影片,獲得旋轉軸(spin axis)、傾斜(tilt)、旋轉方向(spin direction)、陀螺角度(gyrodegree)等數據,並以高速攝影機錄下投球動作,並透過慢動作回放分析協助選手評估目前整體的投球武器庫的完整度與如何優化,再透過教練對於物理、握法、出手想法的了解,幫助選手打造出犀利的球種以及更好的投球機制,讓訓練成效不再只是依靠感覺評斷。 「學生主題發表會」中山女高展出獲得第四屆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金獎作品「血友病專用OK繃」,針對血友病患者在受傷時,因凝血功能異常而難以止血的問題,設計一款專用的OK繃,幫助患者更快速止血,將OK繃結合凝血劑或止血材料,讓OK繃在接觸傷口時,立即產生止血作用,除減輕血友病患者受傷後的痛苦和傷勢外,更提高傷後照護及傷口照護品質。 「海報靜態展覽」百齡高中因對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技術感興趣,並關注相關車禍新聞後,以「路逕自走車」為題,製作一台具備循線與避障功能的自走車,感知障礙並依路徑行駛,模擬自動駕駛技術的實際應用。 教育局表示,為因應近年人工智慧(AI)科技及各式新興科技知識急遽發展,為培養本市學生將AI思維轉換、運用於解決生活情境問題能力,未來將持續推動各項跨領域學習活動、師資培育及校本STEAM課程發展等,同時持續推動本市新科技學程,114學年度預計達11校,預計投入980萬經費培育本市AI人才,培養學生科技素養、創新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未來將持續推動AI教育,修訂各學層資訊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將於114學年開始輔導學校開發相關課程、進行師資增能,於115學年度課程審查時,正式於各校適用。 教育局新聞稿1140612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自2024年起邀請林易擔任駐團藝術家,以「青年音樂家.好朋友」為主軸,一起在夏日為舞臺注入充沛的清新能量。今年的「夏日音樂漫步」企劃,將結合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用音樂串起與觀眾的距離,搭配輕鬆氛圍設計,與多位活躍於歐、亞樂壇的國際青年音樂家齊聚一堂。青年指揮莊東杰打造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莊東杰、張凱閔與TSO》及《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邀請青年指揮莊東杰掌舵,將於中山堂中正廳為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8月10日場次,將邀請即將參賽202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臺灣鋼琴家張凱閔擔綱演出。作為我國鋼琴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張凱閔的演奏融合理性與情感,技藝純熟,深具音樂性。此次登台,觀眾將有機會搶先一睹未來國際賽場焦點人物的風采,並為臺灣音樂界的新希望送上最溫暖的掌聲。8月17日場次,邀請林易與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大提琴家艾德加・莫羅(Edgar Moreau)帶來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精彩可期。林易駐團計畫:世界音樂家齊聚 共築夏日經典之聲緊接著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讓炎炎夏日感受年輕、創意的音樂魂,一系列知性與深度的旅程即將於夏日展開。駐團藝術家林易規劃一系列於國家演奏廳精緻深邃的室內樂演出,他參考多個國際音樂節的經驗,希望能將國際級的音樂視野引進臺北,讓世界的聲音在城市共鳴。林易分享他對於夏日音樂漫步的策劃:「這兩年擔任TSO駐團藝術家,有了和以往鋼琴家身分截然不同的體驗,在與國際音樂好友討論曲目的過程中,藉由各種室內樂組合得到更多音樂的可能性與想法,也感受到音樂連結彼此、連結聽眾、連結世界與臺北。」林易表示,跟TSO有十年的淵源,包括2015及2023年的演出,當時他是以獨奏家的身分與TSO合作,就感覺TSO的團員很會聽獨奏家的聲音並給予支持及回應,讓他印象深刻,這次很高興有機會擔任TSO的駐團藝術家,與TSO的音樂家們一起討論曲目、討論音樂共同演奏出來,2-3週大家聚在一起,音樂家彼此更加有默契而更瞭解彼此親近,更連帶與聽眾的距離更近,這就是音樂的power,年輕音樂家的strong。林易表示有人的connection就會有音樂,透過音樂有實體的表達而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本次邀集多位國際知名音樂家來臺共襄盛舉,林易表示去年與莫羅、鮑里斯.博戈洛托(Boris Borgolotto)、趙珍珠(Jinjoo Cho)合作時留下了美好回憶,對臺北的聽眾有著非常好的印象。今年將擴大這項計畫的規模,除了上述三位熟面孔外,也將迎來新夥伴,包括小提琴家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中提琴家亞德里安.拉.馬爾卡(Adrien La Marca)與大提琴家麥克斯.蓋斯勒(Max Geissler),更多音樂好朋友一起同歡,將與TSO音樂家同台迸出璀璨火花。整體節目不僅顯現林易對室內樂的深刻理解,更展現TSO作為國際音樂交流平台的深厚實力,林易充滿期待地提出未來的期許:「一直很喜歡音樂節這個概念,希望未來的『夏日音樂漫步』能發展為為期兩至三週的『國際夏日音樂節』,能夠在未來的『臺北音樂廳』舉行,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音樂家參與。」未來臺北舉辦國際音樂節,相信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好友們都會帶著家人來臺北共襄盛舉,這也是林易的夢想,希望透過音樂節的累積建立國際的音樂社群(build music community)。為實現這項願景,一座優質的演出場地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正積極籌建中的「臺北音樂廳」,正是能肩負此重任的關鍵設施。該音樂廳規劃興建一座擁有1,500席的葡萄園式主廳、一座600席的多媒體排練實驗空間,以及數個不同規模的排練廳,是國際知名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老師的最後設計作品,將以卓越的聲學性能,成為臺北音樂藝術發展的重要基地。未來,臺北音樂廳也將成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樂團的常駐演出場所,也將為臺北打造出一個與國際音樂節接軌的理想平台。音樂不只是藝術 更是盛夏生活提案走出音樂廳,走向城市綠地與文化空間,TSO將於7月26日至27日熱情加入松山文創園區「夏日松一下」活動,以4場輕鬆愉快的免費室內樂演出作為夏日暖手,邀請市民朋友於夏日午後時光感受音樂的美好。在樂音中漫遊夏日風景,為臺北市注入一股音樂新律動,成為市民們「暑假最具質感的新選擇」。TSO期盼讓音樂走入日常,無論您是古典樂迷,或是正尋找暑假清涼避暑的藝文選擇,TSO夏日音樂漫步都將為您帶來一段耳目一新、沁涼動人的夏日體驗。邀您一同走入TSO的盛夏樂章。【夏日音樂漫步 購票優惠】自2025年6月13日(五)12:00前,享早鳥75折優惠,2025年6月13日(五)12:00後,任選2場可享8折優惠,以上方案最低票價不予折扣。更多演出資訊與購票詳情,敬請參閱OPENTIX節目列表:https://www.opentix.life/topic/1560116802290040832TSO 2025夏日音樂漫步場次:【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張凱閔與TSO時間:8/10(日)14:30地點:中山堂中正廳【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時間:8/17(日)14:30地點:中山堂中正廳【2025 TSO…
日前一名男童與父親及姐姐在捷運西門站一號出口外用餐後,不慎在人潮中與家人走散,捷運警察隊第四分隊警員郭博正、陳永晉接獲通報後,即刻趕赴現場處理,迅速找到男童爸爸與姐姐,順利助其與家人團圓。 經了解,男童原本與姊姊及父親在西門町一號出口附近用餐,飯後因人潮擁擠,男童不慎將前方一名陌生男子誤認成父親並跟隨在後。該名男子察覺異狀後詢問男童,確認其與家人走失後,便協助將男童帶至捷運站。見男童眼眶泛淚神情緊張,捷警耐心安撫其情緒,並細心詢問同行家人特徵,同時調閱站體監視器查看路線,後捷警牽著男童的手至站外沿著原路找尋,途中行經漢中街派出所,原欲前往詢問是否有家屬正在尋找走失孩童時,正巧遇見男童父親與姊姊正焦急報案尋人,順利協助男童與家人團聚。男童父親對警方即時協助並耐心陪同沿途找尋及熱心服務的精神,充滿感激與深表謝忱,也感謝熱心民眾適時伸出援手。 捷運警察隊呼籲,捷運及商圈人潮眾多,家長如攜帶孩童外出,務必隨時留意行蹤,可在孩童身上放置聯絡資訊,降低走失風險。如不慎走失,請立即向捷運站務人員、保全或捷運警察反映,或撥打110報案電話,捷警將立即趕赴現場處理,維護搭乘捷運旅客安全。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67號業務聯絡:研發處 陳瑞宜主任;25054269 轉 190;0972638622新聞聯絡:秘書室 陳品璇秘書;25054269 轉 102;0921831901【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主題: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臺北報導】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市立大同高中)為積極培育未來AI人才,於113學年度成立「新科技學程人工智慧AI專班」,課程設計緊密結合資訊、數學與工程等跨領域知識,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即能接軌新興科技趨勢。 此次合作涵蓋多元面向,全校學生可於「IBM SkillsBuild」線上學習平台自主學習人工智慧、資料科學、雲端運算、資安等國際級內容,並取得官方認證學習證書,強化學生的未來競爭力。同時,雙方共同規劃系列講座與工作坊,深化學生對AI技術實務應用的理解,讓教室學習延伸至現實世界。 為進一步落實產學協作精神,市立大同高中柯明樹校長親自帶領AI專班師長與36位學生,前往臺灣IBM公司總部參與「大同高中TJBot Workshop」活動。在這場融合科技與教育的創新活動中,講師們以豐富的技術資源與專業人力支持,積極推動教育扎根,展現企業對教育發展的高度承諾。 學生們在講師引導下,學習運用 IBM watsonx™ 建立具備理解與回應對話,並透過實作模擬,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設計與成果發表,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感。學生們展現驚人的創意與學習成果,製作出可應用於真實世界情境的聊天機器人,其中優秀作品將於6月14日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的「臺北AI教育節」中對外展出。 市立大同高中持續秉持「培育未來領袖.社會菁英」的願景,積極整合優質社會資源與全球視野,致力將6Cs全球素養:品格(Character)、公民素養(Citizenship)、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創造力(Creativity)與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深度融入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幫助學生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核心素養。新聞稿1140612大同高中-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pdf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隨著使用藥品後造成的交通事故新聞逐漸增加,大眾對用藥後衍生之交通安全也日漸重視,糖尿病病友駕駛安全議題也引起廣泛討論。面對這個議題,強化病友行車注意事項衛教,與建立社會正確的觀念同樣重要。開車無疑是一個必須保持高度專注力的行為,然而,低血糖卻會降低駕駛人思考和快速判斷的能力,以致提升事故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說,為了安全駕駛,提醒民眾於每次駕駛時這別注意下列事項:1. 攜帶血糖機、血糖試紙以及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點心。2. 隨時注意低血糖相關症狀如心跳加快、噁心、有飢餓感、手腳顫抖、四肢麻木、臉色蒼白、發抖、冒冷汗、視力模糊、全身無力、頭暈、嘴唇麻、無法集中精神、反應遲鈍、失去定向感等症狀。駕駛前均須自我檢查血糖,維持血糖值於90 mg/dL以上。如果血糖值低於目標,就不宜駕駛並建議立即使用以葡萄糖為主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1份糖(含15克糖),如:飲用15公克的純葡萄糖或含糖類的食物與飲料,如:三顆葡萄糖錠(每顆含5公克)、葡萄乾2大匙、糖包15公克(約3-6條)或果汁1瓶(125 cc)。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若血糖仍低於90 mg/dL,或低血糖症狀未改善,可再補充一次上述食品,直到血糖上升到超過90 mg/dL。當血糖值超過90 mg/dl,另外再補充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如2-4份糖(含30-60克糖),以含有蛋白質搭配為佳,如:蘇打餅乾6片、一個御飯糰、一個蔥麵包、便利商店壽司一盒或便利商店地瓜一個,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休息半小時之後,如果血糖值能繼續保持在90 mg/dL以上,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即可準備開車。行車每隔兩小時也應該稍做停留,就算沒有出現疑似低血糖的症狀,也建議再驗一次血糖,確認數值超過90 mg/dL。如果在駕駛過程中感到低血糖症狀,請立刻將車慢慢安全停靠路邊,並立即檢查血糖,如血糖值<90 mg/dL ,應盡速補充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即使血糖已經回升到90 mg/dL以上,還是要再休息45分鐘,不要馬上開車。因為血糖穩定至少45分鐘後,神智和反應力才能恢復至正常狀態,此時才可再開車。當血糖值超過90 mg/dL,另外再補充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如果發生嚴重低血糖(需他人幫助治療時),應立即就醫,不可再繼續駕駛。因為血糖過高也可能會讓人感到疲勞、視力模糊、精神恍惚等症狀,同樣會影響駕駛安全。當血糖值較高、超過300 mg/dL且感到不適時,也不適合開車。張佑如提醒,只要開車過程中曾發生疑似低血糖症狀,回診時都需跟醫療團隊討論駕駛時低血糖發生事件之情形。此外,必須長途開車時千萬別空腹,每次行前務必測了再上。
臺北市南港區公所將於114年6月14日(星期六)上午9時30分,在南港區行政中心10樓禮堂舉辦一年一度的成年禮活動。本次活動由南港區公所、護國九天宮及中華儒道研究協會共同主辦,秉持尊重傳統、依循古禮的精神,以莊重而溫馨的儀式,陪伴青年學子迎接人生新階段,學習承擔社會責任與家庭義務,並在親友的見證下,正式邁入成人之門。 南港區林士斌區長表示,今年成年禮主題為「行孝愛親‧德禮家風」,強調孝道為本、家庭為根。父母含辛茹苦扶養子女長大,希望禮生藉此成年禮儀式,學會感恩、知責任,並落實孝行於生活之中。除此之外也一併宣導人口政策,鼓勵禮生未來走向家庭、傳承薪火。 本次活動預計錄取30組禮生及家長參與,活動報名踴躍。面對少子化與生活型態的轉變,南港區公所特別籌辦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成年禮,期盼能為青年朋友在人生成長的重要時刻留下一段深刻且溫暖的記憶,並祝福每位禮生在人生旅程中堅定前行,展翅高飛。 此外今年的活動特別邀請來自新住民家庭的青年一同參與,展現南港區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這群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朋友,與在地青年一同體驗中華傳統儀式的精神與價值,象徵文化交融與世代傳承。南港區期許透過這樣的儀式,讓更多家庭共享重要時刻,攜手邁向多元共融的美好社會。 今年度第17屆活動規劃豐富且具深意,特別設有「薪火傳承」儀式,邀請家長攜帶具家族意義的傳承信物,親手贈予禮生,象徵智慧與精神的延續,並為其行「加冠禮」,賦予成年責任。禮生向父母奉茶與行感恩禮,感念多年養育之恩,希望為參加的家庭留下溫馨且難忘的回憶。Doc1.pdf